掰开鱼嘴给鱼做核酸?这事究竟有多离谱!对此,官方这么回应……

导读

给鱼做“咽拭子”,具有科学性吗?

来源:医脉通

作者:晗寒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做核酸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谁能想到鱼也要做核酸呢?

这不是开玩笑。昨日,一条视频引起了热议,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该视频拍摄地为厦门集美区,视频中,核酸集采人员拿着棉签伸进一条鱼嘴里,颇有“给鱼做个咽拭子”的架势。

图源:视频截图

视频发布后,不出意外地受到了大多数网友的嘲讽:

“别的不说,给鱼做核酸的操作给我整笑了。”

“鱼:我这辈子都没想到还需要做核酸。”

“鱼也会得新冠吗?”

“天下奇闻,这事简直丢人!”

当天下午,官方对这则被网友们评判为“荒诞”的视频做出了回应。据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目前厦门市全员都要核酸,渔获也要进行核酸。”

“渔获核酸”依据何来呢?经查询,厦门市集美区委员会政法委员会微信公众号“平安集美”,在7月22日发布了《致集美区涉海村(社区)居民及出海作业人员的一封信》,其中第三条包括“在集美区,渔民作业期间,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渔民和渔获上岸时,实行‘人+物’同检”。

为什么会出台这条措施?这还要从疫情溯源说起。

为什么会有“人+物”同检的规定?

比如本轮疫情中,海南三亚的首位阳性感染病例发生于三亚崖州中心渔港,毒株为国内首次报道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5.1.3,为外源性引入。初步研判,疫情“通过渔民与境外渔民交易渔获时,隐匿感染导致输入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也不能排除疫情为“通过境外带毒冷冻渔获导致中心渔港相关人员感染”所致。

据查询,今年南海伏季休渔期为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即该时间段内,不得在规定的水域内从事捕捞作业。但尽管处于休渔期,当地人也会进行捕鱼。且由于部分外籍船只售价便宜,渔民也会从公海收鱼。从外籍船只收购渔获,无疑增加了疫情输入风险。

据了解,自今年年初起,海南当地就发布了关于海上疫情防控的通知。而受到本轮疫情影响,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经研判,决定8月16日至22日继续实行渔船静态管理,具体开海时间将根据疫情形势研判后再作决定”,并再次针对海上疫情防控,做出包括“渔船渔民定点上下岸、严格落实进出港报告制度、严格核酸筛查回港人员、严厉打击海上违法行为”在内的九条措施。

由于厦门与海南地理位置较为相似,均为沿海地区,具有海鲜产业链,且与疫情严重的台湾相近,此时进行核酸查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境内外渔民接触,这也是为了降低海上疫情输入的风险。

海上疫情输入并不是骇人听闻,事实上,自渔船引起的并不仅仅是本次三亚疫情。

据“盐城发布”微信公众号4月发布消息,一艘渔船18名船员全部核酸检测阳性;7月2日晚,汕头市南澳县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发布情况通报称,南澳县一艘搭乘10名渔民的渔船中,8人初筛结果异常。

而这些,仅是海上输入性疫情的冰山一角。

本轮疫情持续攀升,且新发变异株bA5.1.3具有隐匿性、传染性强等特点。也因此,我们不难理解此次厦门对于防“疫情输入”的严谨。可是,究竟有必要给鱼也做核酸吗?这到底是科学的吗?

给鱼做“咽拭子”,具有科学性吗?

说回本次“给鱼做核酸”事件。

作为依靠腮进行呼吸的海洋生物,对鱼进行咽拭子采集无疑是无稽之谈。

“理论上,新冠不能感染大部分鱼类,或者说新冠很难感染鱼类。”中科院西南多样性中心科研人员刘耀文对此作出介绍。

那么,这就说明此次厦门“检测过度”了吗?也不尽然。

理论上来说鱼类基本不会感染新冠,但海产品具有湿润、低温的特性,整体环境是适宜病毒存活的,它仍然存在“病毒污染”,也就是体表沾染病毒的可能。比如几个月前,就有报道称“上海居民对购买的鲈鱼做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发现核酸阳性”。

我们通过视频全程能看出,对鱼进行的“核酸检测部位”并不限于鱼嘴,而是对包括鱼身在内的多个部位进行了采样。

根据厦门有关部门回应,此次检疫还对暂养缸海水、运输环境、物流人员相关环境等进行了多方位采样,给鱼采样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至于鱼嘴采样,也许是核酸集采人员为了“严谨”,也许是“顺手”,也许是没有明确检测部位……我们还尚未得知。但也正是因为“给鱼做咽拭子”的画面过于荒诞,因此其它方位的检测并没有被群众所提及,这也造就了这条看似极为离谱的“微博热搜”。

我们需要担心海鲜阳性吗?

国内疫情溯源至冷链生鲜货物已有多次,包括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时长、2020年11月天津港等等……这也使各地不断对生鲜产品防控措施加码,同时也告诉我们,对冷链或者生鲜货物进行核酸抽检,是有一定科学性的。

当然,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并不用过于担心。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现有文献和资料评估后,均认为公众通过被污染的媒介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极低,且目前尚未证实新型冠状病毒能够通过消化道途径进行传播。

不可否认的是,对活海产究竟如何检测、何谓规范检测还存在一定问题,好在本次厦门所实行的检测还是十分全面的。私以为,冷嘲热讽,说这“丢人”、“魔怔”,也大可不必。

海上疫情输入究竟该如何防范,还是一个需要更多经验累积、研究总结的课题。

疫情第三年,每个人都期盼有一天能听到疫情结束的消息。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少辛酸,放弃了多少,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虽然疫情的终结仍然没有定数,但我们始终相信,并不只有躺平一条路可走,终会有疫情结束那一天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李洁,朱智威,张思森,郝义彬.“人物同防”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策略在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疫情防控中的应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2,33(02):90-93+111.

2.尉静茹,刘增然.疫情下进口冷链食品安全及从业人员感染防控管理[J].食品工业,2022,43(07):259-263.

3.李斌,王君璐,林苗苗.进口冷冻食品还能不能吃?怎么吃?[J].中国食品工业,2022(03):86-87.

4.刘纯杰.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消化道感染与传播的可能性浅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0,28(14):563-569.

责编|晗寒 亦一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about author

admin

admin@awakeningmindbody.com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